大地亿仁国家名厨
郑秀生

郑秀生

烹饪名师、团餐与大锅菜委员会淮扬菜研发中心主任,烹饪技师,北京饭店行政总厨,兼任全球华人餐饮名人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主席团副主席,获亚洲华人名厨首脑峰会“最高贡献奖”、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文/宋国兴

图/朱凤翔

制作/程勤海

《中国灶神》之郑秀生

烹 调 人 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题记   宋国兴

郑秀生实在。实在得就藏不住个真话。就是到了今天,已身为中国烹饪大师中的名师、北京饭店的行政主厨了,也还是实实在在地承认,干厨师本不是自己的理想。

北京饭店,了得?

这座位于北京市中心,毗邻昔日皇宫紫禁城,与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及其它历史文化景点仅咫尺之遥的百年老店,早已是中国国务活动和外事接待的重要场所,具有相当高的政治地位。

北京饭店行政主厨,了得?

在这等谈笑有元首,往来多政要之地执掌酒宴大事,那要何等高超的厨艺、精细入微的服务管理啊。浅薄浮躁之辈如到了郑秀生今天的份上,不知要狐假虎威成什么德行。

老郑没有。虽已过知天命年纪,打小就憨厚的脾性却依然不变。真诚地待人、真诚地工作。即使荣誉不断,心里却还是难以落实。总觉得自己干得还没有口碑夸得那么好。

老郑这大半辈子,自和烹调结缘就须臾未分。

他烹调着佳肴,也烹调着人生。

当理想遇到现实

郑秀生小时的理想特逗。他想长大后能干一份给领导写材料的秘书工作。

这是由他佩服别人能写一手好字引发的。

郑秀生生性朴质,理想也朴质。朴质的人认真。常常认真得较劲。

郑秀生就较劲。

为了练得一手好字,当时的小秀生一笔一划地抄《雷锋日记》、《王杰日记》、《焦裕禄日记》。只要有一个字错了、难看了、有一处污损了,他就把整页纸撕了重写。

秀生是个最求完美的人。为了练字、为了完美,他自讨苦吃地连数学作业都用钢笔解答——先用铅笔作出习题,再工整地用钢笔抄出。这在同学中自是独树一帜。

他的另类让老师、同学赞叹。也是他的另类,成就了他练得一手好字的理想。

练字的过程也将毅力和执着注入了他的血脉。这为他后天的事业进取夯实了基础。

小秀生悄悄地做着未来当一个好秘书的准备。

1971年。临近中学毕业了。

忽然有一天,学校来了几个陌生人。说是要考察学生。时任宣传委员的郑秀生自作聪明地认定,来人一定是教育局的领导。这是学生分配工作的前兆。

秀生继续做着“秘书”梦。

一番看形象、听说话、审家庭、查表现下来,40多个学生淘汰了一多半。

留下的20几个人中还有秀生。秀生窃喜。他越发感觉离“秘书”近了。

宣布结果的时刻到了。

当校领导通知,秀生他们这20多人被北京饭店正式录取的时候,秀生心里涌起的是苦辣酸甜咸,五味杂陈。

“秘书”梦,就这样幻灭了。

秀生的理想是藏在心里的。爸爸不知道。身为教师的爸爸希冀的是,秀生能上大学。现在,爷儿俩的理想都拐到岔道去了。拐了就拐了,没敢再硬拐回来。因为那年月正兴上山下乡,能在城里有份工作,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不满17岁的秀生从老家昌平来到了立水桥饭店农场。

3个月的培训在这里开始了。

北京饭店宴会大厅

当现实不尽如意

真没想到,一个饭店的工作,竟要培训外语、礼仪、服务、仪表!

见大家疑惑不解,师傅们告诉大家,在北京饭店工作,是头顶宫灯,脚踏地毯。一举一动,都连着国家形象、具有政治意义。我们服务的对象,有国家领导人、有外国政要,稍有不慎就会铸成大错。

心里对当个做饭的厨师本不屑一顾的秀生,让培训师傅的一席话撩拨得更好高骛远了。

于是秀生暗下决心,就学服务!因为干服务能见首长、见外宾。

好奇的孩子气,让秀生在“秘书”梦破灭后的沮丧中,又有了新的念想。

事与愿违。

15天后,秀生被遴选进了后厨。这对于一个本来有着美好向往的孩子来说,已是第二次遭受打击了。

其实这是郑秀生的“自作自受”。

培训期间,同学们都要到食堂帮厨。秀生自然也不甘落后。他是个懂事的孩子。在家里就常帮大人做饭。对刀铲锅瓢自是熟悉,干切炒蒸煮不在话下。再加上实在、勤谨,师傅们当然对他喜欢有加。这样的好孩子,你不干厨师谁干?能跑得了你?

秀生别别扭扭垂头丧气心有不甘硬着头皮有苦难言不情愿地跟着师傅进了厨房。师傅指着一腥味熏人的操作间对他说:“你先在这儿干一年。这儿的活儿是基础。就是脏点儿累点儿。”

这是啥地儿?宰割间!厨房的第一道工序。鸡鸭鹅兔鱼,有的活着进来,在这儿宰杀洗净后,才进入真正的后厨。秀生每天的工作就是掏鸡、鸭、鱼的肠子,刮鱼鳞、抠鱼鳃、倒垃圾、做豆腐、腌咸菜。

苦累不怕,就怕掏鸡肠子。第一天,秀生掏完鸡肠子后,那满手满身的鸡屎味实在让他发呕想吐。任你怎么洗,那味就是洗不去。实在没招儿,他就偷偷溜进客人的卫生间,用香皂反复洗手。即使这样,吃饭拿馒头的时候,那鸡屎味还是噎得他难以吸气儿。

没辙。只能熬着。

鸡屎味伴着秀生渡过了半年后,他被调到了细加工间。开始握着菜刀切肉了。片儿、丁儿、块儿、丝儿叮叮当当不亦乐乎。

这一调整让秀生很开心。全以为自己这就是出徒了。可还没等他乐得嘴合上呢,师傅就提醒他学徒得3年,而且还要师傅最后考评认定。学徒期间主要干的是粗加工的活儿。别嫌择菜没技术,那里边也有学问。

郑秀生老实了。刚生出来的一点儿得意化成一口长气,缓缓地舒了出去。

沮丧变为踏实。秀生班儿上粗活干得不奸不懒,下了班儿不顾休息,再跑到热菜间找活儿干。想帮着炒菜?谁敢让你新手在这儿操练?这是什么地介儿——北京饭店。一个菜玩砸了,那是什么影响?秀生只有用眼观瞧的份,不够动手掌勺的角。

他的勤快感动了师傅。菜不敢让秀生炒,就教他掂锅、翻锅。慢慢地,看秀生靠实,就指导着他做个汤啦、煮个面啦。再过些时日,还能让他炒个不太打紧的青菜。直到他炒的菜从没让客人挑过毛病,这才让他隔三差五炒个上讲究的菜。

秀生从此上道了

当真诚遭遇委屈

197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北京饭店A座建成开业。

这是继1954年北京饭店第一次扩建后,北京饭店的又一次扩展。

随着饭店身躯的壮大,一支400人的新生力量直接走上饭店的各个岗位。秀生自此有了一展身手的用武之地。

3年的修炼,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砥砺。令秀生的厨艺锐利了刀锋,也让自己面对任何规格的国事宴请都胸有成竹。年轻的秀生当仁不让地成为后厨中的骨干力量。

干得风生水起的秀生,在领导和师傅的夸赞中走进了1980年。

这是20世纪80年代的开启之年。庚申年的金猴给人们带来了好运气。40%人增长工资的喜讯把人们勾得百爪挠心。

面对利益,各色人等如同白娘子酒后难掩原形般,纷纷露出了本相。厚道的,不卑不亢;奸猾的,各施手段;肯干的,静待公平;耍虚的,走门跳窗。

考评自然得有章法。领导制定出各方面的分值标准,据此给每个职工分出高低优劣。

郑秀生很坦然。靠劳动吃饭、靠干活养家、靠实在立世、靠厚德做人。自幼的家教,再加上自己本就是这等的性情,所以不论别人怎么忐忑不安、怎么想方设法,他都不为所动,依然踏实地完成着每天的活计。再说,自己的考评总分又名列前茅。秀生相信公平。

意外还是发生了!

公平在人们的惊愕中被不明不白地蒸发了。呼声颇高的秀生最终还是与长级失之交臂。这位师承于淮扬菜大师李魁南、陈代增的烹饪高徒名落孙山,在整个饭店也成了热门话题。

秀生受到的打击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因为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利益之争。秀生对钱看得并不重。他的善良、他的乐于助人、他的遇事慷慨,在师兄弟中是有口皆碑的。让他感到愤懑的是,公正的评价却被不公正地亵渎。扪心自问,自己对得起良心。也对得起大家用公正给自己评出来的高分。就像体育竞技场上的不可思议。自己得了第一,最后走上领奖台的却不是自己。没有犯规、没有服用兴奋剂、没有任何缘由。就是不让你去领取那象征自己成绩的奖杯。

实在没有道理。

秀生经历了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郁闷。郁闷得苦涩难眠。

隐隐的,那个本已飘远的“秘书”梦又从他心底冒了出来。他开始后悔干了厨师。自己握着刀把只能切菜剁肉,有人握着刀把就可以随便把公平切碎。

他想回家。家有理解。家有承认。家不委屈人。

师傅知道了秀生的心思,把人生的道理掰开揉碎开导着他。

就像溺水获救似的,师傅连拉带拽将他拖出了这一精神的深潭。

当机遇邂逅准备

振作起来的秀生发了狠。自己的人生要像这无华的食材,经得起烹炸煎煮,最后变成让人赞叹的满桌美宴。

敞亮起来的心境就像风雨过后的晴空。秀生浑身平添了使不完的力。

看到了未来,眼前的委屈便成了过眼烟云。这次的不平让秀生成熟了许多。8年的磨砺再加上发愤的钻研,秀生已是技不压身了。

“技”是容易学会的,可“艺”是一个人经历、追求、执着与对自己要求的积累。这是怎么样也难以学会的。所以在他被中央党校请去,为烹饪培训班讲课时,他深切地感觉到了自身的差距。

上午的理论课在满头、满身的虚汗中总算讲完了。下午的实操课才让他稍稍缓过劲来。

机遇恩赐于有准备的头脑。他意识到自己准备的不足。但他绝不让自己失去这个机遇。

用“抢劫”形容秀生跑到书店,狂购所有烹饪的书真不过分。那种如饥似渴的求知欲,直到今天他还记忆犹新。

这第一次为人师的讲课,绝对是对郑秀生求知的极大激励。理论不仅让他对烹饪知其然,也明白了所以然。这种茅塞顿开的欣慰是能焕发出强烈热情的。于是,他将各种菜的制作时间一个个掐着秒表计算。这等的“笨”功夫,让基础的烹饪学问筑成支撑他不断长高的事业基础。

果然就脱颖而出。

1982年.北京饭店在日本新大谷饭店举办″中国北京飯店名菜节″。郑秀生作为中坚力量自然冲锋在先。北京饭店由于郑秀生的出色,也让自身在日的名声大噪,于是引来了烹饪界的万蝶恋花。盛名之下,逼得北京饭店必须编出自家的菜系、菜谱。

按照菜系,以10卷本的体例开始编撰。淮扬菜部分,自是由郑秀生主笔。

一场积沙成塔的苦苦熬战开始了。

初为人父的郑秀生被书稿压得焦头烂额。原本占满心田的孩子此时被书稿挤得也失去心头肉的地位了。正常的工作不能耽误。编书全是下班以后的事。

北京饭店虽名盛史长,自己出书却是破天荒。一切都须从零开始。郑秀生一下班,便陷进了书、报、参考资料的包围之中。查找、分析、交流、验证、记录、整理,每一天都要从当天的夜里干到翌日的凌晨。用两个月里不敢有一天懈怠的拼战状态,到底将200个名菜,用10万字的容量,从配料到实操表述得明明白白。之后又是两个月的逐一配摄照片。

1988年,浸透着郑秀生和同事们心血与汗水的《北京饭店的淮扬荣》一书出版。这是一次寓史于菜的创造。正如慢餐国际协会创始人卡洛.佩特里尼说的,一块传统方法制作的火腿,其文化价值不亚于一座中世纪的古堡。北京饭店名菜系、名菜谱的编撰出版,将饭店的历史、现在、未来融进一道道美不胜收、香味四溢的佳肴之中,让世人在对名菜的愉悦品味中,也同时品味着这座世纪老店的不凡历史。

这套丛书,是郑秀生和同事们为北京饭店筑造的一座矗立在餐桌上的丰碑。它每天都在人们的赞美中融进人们的肌体。

在通往厨艺巅峰的山路上,郑秀生再次攀到了高处。

郑秀生大师工作剪影   炉火纯青

道义铁肩  精湛厨艺  传经布道  培训后人

2001年劳动社会保障部培训中心聘为"高级烹饪教师″

大任绛于斯人

改革的劲风吹进了这座历史与现代、古典与新兴共存的皇家酒店。饭店的机制开始了变革。原各个菜系共用厨房的格局改变了。按照大的菜系,分开了各自的厨房。与此同时,承包制也随之实施。

郑秀生受命担当淮扬菜厨师长。带着15位和自己同龄的伙伴,还有35个被其他菜系师傅婉拒的年轻人,有声有色地唱起了淮扬菜的大戏!

敦敦实实的郑秀生用兄长的情意待人,以主妇的精细管理,凭不倦的毅力竞争,让精彩的创意纷呈。弟兄们被他动员得群情昂扬。由他承包的淮扬菜厨房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所创造的收入总是领先于其他菜系。

大任接踵而至。

就在郑秀生带着一干人马把个淮扬菜做得声名大噪之际,1990年北京亚运会来临了。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自己的土地上举办的第一次综合性的国际体育大赛,也是亚运会诞生以来的40年间,第一次由中国承办的亚洲运动会。来自亚奥理事会成员的37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6578人参加这届亚运会。代表团数和运动员数都超过了前十届。

北京饭店负责接待的是200多名运动员以及组委会的官员。

此重任由郑秀生主管的淮扬菜厨房担任。

面对关乎国家荣誉的大事,20天里,郑秀生把家抛在脑后,全神贯注地以如履薄冰的谨慎、果断清醒的指挥,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在中外、上下的赞誉声中,郑秀生荣立了北京市旅游局个人三等功。

自此,北京饭店的淮扬菜,连同淮扬菜的掌勺人郑秀生一起,都成了北京饭店的品牌。

从1990年到1992年,郑秀生先后四次飞赴新加坡参加″中华美食世纪之宴″“了。品牌的魅力使得他必须次次应邀到位这一中新合办的盛大饮食文化活动。

郑秀生作为官府菜、淮扬菜的主厨,每天须完成30桌宴会。面点大师则一顿饭须做好280个龙须面。人在异乡,惺惺相惜。郑秀生每在自己的30桌宴席完成后,就即刻再帮面点师炸出那280个龙须面来。在新十几天,这么忙了十几天。郑秀生的艺品、人品在中方、新方,给华裔、华侨都留下了让人恋念的深刻印象。

从20世纪70年代的第四届全国人大开始至今,郑秀生参加参与了历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会议接待工作。北京饭店接待会议代表最多的一次,是4个代表团、500多人。

这是一个年复一年对工作质量、团队精神、服务水平的全面考量。很规律,起止17天。作为后来升为整个北京饭店行政总厨的郑秀生来说,这17天绝对是连人带心必须全都与饭店须臾不能分开的。

郑秀生在烹调中承担着大任。他也在烹调中精彩着人生。

新中国建国五十周年,郑秀生亲自主理了″开国笫一宴″

这一年,他还飞赴瑞士,代表亚洲地区参加了″第六届美食节″名厨献艺

夏季的北戴河,是中央领导在那里开会、休息的地方。每到此时,也常常是郑秀生为中央首长亲自贡献厨艺的时节。

郑秀生将自己的人生烹调得五彩缤纷。

继他被北京旅游局授予″三等功″后,又相继被评为″首都旅游紫金杯″’先进个人”,被授予奖章;1998年出任北京饭店行政总厨至今;2000年被北京第四职业技能鉴定所聘任为“中式烹调师考评员”;2001年劳动社会保障部培训中心聘他为″高级烹饪教师″

对知识如饥似渴的郑秀生在不惑之年又考进北京市教育院大专班,并以令人信服的成绩取得毕业证书。

2002年他又被北京市烹饪协会授予"北京市特级烹饪大师"称号、被中国

烹饪协会授予″中国烹饪大师″、同时,荣获"北京特级烹饪大师″称号。

这一切荣誉,在郑秀生看来,都无足轻重。把工作干到这份上,本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责任。

郑秀生真正藏在心里的愿望始终就一个——入党。

中国烹饪大师郑秀生先生收徒联谊会

第二届山東省鲁菜創新大赛受邀的国家烹饪大师郑秀生参加评委专家

当道义需要担当

2003年春天,非典突袭京城。大大小小的医院人满为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近百医护人员被感染,有人以身殉职。

4月24日,中央军委批准军队紧急支援北京,组建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用四天四夜建起的小汤山非典医院,接收近千名非典患者集中治疗。

首都旅游集团分批派遣星级酒店中的工作人员,到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工作。

这是人民遭受危难,需要有人挺身而出的时刻。

郑秀生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向领导请求第一批奔赴小汤山。

第一批的先锋队由共产党员组成。郑秀生虽心急如火,却只能服从。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早日入党,让自己能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成为最先冲上去的一员!

第二批的机会临近了。郑秀生提前到实地作了详尽考察。

这实在是一次有备无患的战前准备。若不是他的这次未雨绸缪,要在一夜之间接下全部移交工作谈何容易!

郑秀生带着66人为一千多人开始了服务。

这是何等规模的特殊医院——150人的指挥部、7位院长、10个主任、病员近千人。

这又是何等巨大的工作量——每天需烧一人高的液化石油气24罐、大约两吨食物的工作量包括:备袋奶1000袋、鸡蛋1000个、馒头2000个、大纸箱210个、消毒、装饭盒1000个、做红烧肉900斤、豆腐500块、用大蒜700头、饮料140箱、此外还有汤、粥、果汁、矿泉水等等。每天光胶带就要用掉26卷,还要用手捻开塑料袋1000个。

实际干这些活的,仅有48人。那真正是一场拼搏、熬战。一场向死神争夺我们同胞的白刃格斗!当然苦、当然累、当然忙、当然急。很多设施还不完备,很多管理还没条理。郑秀生将积累的本事榨干掏尽地全使在了这场狙击战中。多亏了他的指挥若定,多亏了他的有条不紊,多亏了他的高超厨艺,多亏了他的足智多谋,这才有了他们担当的这20天无差错的工作。这一切的幸甚,都源自他几十年孜孜以求的不倦历练。

道义铁肩。郑秀生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赤诚得到了党组织的信任。就在这与看不见的病魔征战的沙场上,他向着党旗举拳宣誓。

30年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郑秀生心潮久久难平。

入党誓词是在他的哽咽和泪水中读完的。

这一年,他被评为抗击“非典”疫情战斗先进职工,并荣获首都旅游集团“双优双创”先进个人。

也是这一年,他被北京市烹饪协会聘为常务理事。

好像老天为中国烹饪上的大事专门准备了他这个人。在北京饭店长大、学成的郑秀生,恰恰也是担当这等大事最称职的行家里手。

2006年.世界反贪大会在天下第一城廊坊举办。郑秀生以大师的资历受聘指挥共计5场、每场多达一千人的盛大宴会。

结果自然是好评如潮。作为北京饭店的大师,郑秀生在给饭店赢得荣誉的同时,还捎带拿回了主办方付给饭店的10万元管理费。

人才就是生产力。然否?

人生都有着各自不同时段的事业高潮期。郑秀生从而立之年开始,事业便波涌连接浪翻。他的高潮期直到今天也未显衰减。

世界反贪大会刚结束,中非合作论坛接踵而来。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非洲35位国家元首、6位政府首脑、1位副总统、6位高级代表以及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出席。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33位非洲国家领导人共同出席了与中非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24个国际和地区组织派观察员列席峰会有关活动。

这又是一次首先考验中国能否让2000人同时有尊严地用好餐的盛会。菜单要统一设计、流程要万无一失。中央领导、有关部委都对此次接待提出了严格要求。事关重大,必须由不负众望的人出任此次接待工作的监管。

当然还是郑秀生!

当他带领大家出色地完成了中非合作论坛首脑峰会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的接待任务后,胡锦涛主席的接见是对他们工作质量的最好评价。

在受到胡主席接见的600多人中,以厨师身份站立其中的,只郑秀生自己。

转眼进入2007年。

奥运会开幕迫近。盛会的各项准备工作也进入了紧张的倒计时态势。

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这不仅是北京的大事,更是全国、全中华民族的大事。

首都旅游集团负责奥运会“好运北京”测试赛的筹备工作。筹备小组的行政总厨众望所归非郑秀生莫属。

说是“小组”,何止是“组”!先别说这“小组”的人数和部门,只说需要老郑直接负责完成的项目就有:大量艰苦的市场调研、450平米厨房的内装设计、人员编制、人员培训、各种原材料的准备、菜单的安排等等,都是能把一般人愁死的棘手事。

繁乱忙杂找寻问探苦累熬愁急难跑转,5个月里,就是在这种日夜兼程的状态中,老郑圆满完成了奥运会开幕之前的服务程序和其它准备工作。

稍作喘息,党的17大开幕前的准备工作又提上日程。郑秀生负责接待70位耄耋之年的中央委员。这是必须懂得并理解这些老一辈革命家性格脾气、微妙心态、生活习惯、饮食需要的慎之又慎的揣摩服务。稍有差池,便不是小事。

虽难以得知老郑他们究竟是如何具体侍奉这些老人家的,但我们完全可以想

见这其中的不易。因为老人家们不论脾气如何、心情如何,总之都对老郑他们的服务工作乐而肯定。有的老人家虽举着拐杖指点着他们,可嘴里却是带着呵呵笑声的不住夸赞。

这一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郑秀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奥运会开幕了。

北京饭店作为北京奥运会奥运匹克大家庭的总部饭店,接待着各国奥委会主席。全部VIP标准。萨马兰奇主席、罗格主席、中国奥委会主席均在此下榻。

对美味佳肴、淮扬菜系早已烂熟于心,并以得心应手的创意让一个烩鱼翅就可作出松茸、南瓜、海鲜等多种口味的烹饪大师郑秀生,带领着同仁为国际奥委会的贵宾们提供着东道国的美食服务。

这实在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烹饪技艺大竞技。本是地道淮扬菜名师的郑秀生,却必须为贵客提供正宗的西餐。

为了让奥运客人在中国也能品尝到纯正的西餐,郑大师与饭店莱佛士西餐厨房联合作战。为客人烹制出正宗的法式烩牛肉、羊肉焖饭、普罗旺斯素烩、西式卤猪、西班牙什锦饭等200多种西式菜点。

所有菜点都突出了营养、健康、绿色、清淡特点,且日新日异,绝无重样。贵宾们吃在嘴里,乐在心头。各种语言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品种多多,味道好极了!

鸟巢那厢各种竞技热火朝天,这厢郑大师意气风发,把攒了大半辈子的精湛厨艺露了个精彩纷呈。端的一个美食“奥运会”。

针对清真、素食、无糖等特殊客人用餐的需要,郑大师专门制定了特殊食谱。满足了所有客人的饮食要求。在让客人享受地道西式美食的同时,他还在中华礼仪厅、谭家菜餐厅、五人百姓日本餐厅为客人准备了中国菜肴和日本美食。这等难得的口福机会,自然深得人意。趋之若鹜的品尝,让北京饭店在客人的夸赞与感谢之中就挣了个盆溢钵满。连创近年来日营业额的新高。

这郑秀生,果然给力!

服务这等尊贵的客人,非五星级酒店不行;非烹饪大师还不行。

萨马兰奇先生喝的汤既不能太热,又不能太凉。老人家还非常喜欢吃鸡胸。郑大师就让厨房按照他的要求进行加工制作。这让萨马兰奇非常满意。他要求厨房时刻与餐厅保持畅通联系。保证20分钟内就将客人的订餐送到房间。

有求必应。

这日,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工作到次日凌晨4时,一个指令点了一份匹萨饼。

厨房闻风而动,很快就将精心制作的匹萨送到罗格桌前。“非常精美,纯正的意大利口味!”罗格对厨房的神速和匹萨的可口一起赞扬。

北京奥运会在团结、拼搏、欢乐、祥和的氛围中闭幕了。让奥运会的体育健儿及各国贵宾难忘的,除了竞技场上的激烈争夺,还有就是中国的美食和那缜密的服务。

这实在是相伴奥运会的中国烹饪大师们的一次烹饪厨艺大展演。难怪法国的厨师是划归文化部门管理的。厨艺创造的作品,本来就涵在文化的外延中。

2009年注定是个不平常的年份。新中国成立60年的大庆将以空前的规模在北京举行。北京饭店责无旁贷地承担了国庆观礼台的接待服务任务。依然是一天3顿饭不变,依然是2000人进餐,依然是郑秀生担纲,依然是零失误标准。

郑秀生规律般地绷紧了神经,不敢凭经验而疏忽任何一点儿细梢末节。他带领厨师提前策划、严密部署、精心准备,到底又打了场“无投诉、无事故、无差错”的漂亮仗。

乘着大庆的余波,由北京晚报、北京商务局、北京烹饪协会、北京市行业协会等多家单位组织的“迎国庆六十周年名菜名点评选”活动热热闹闹地开幕。北京饭店志在必夺。由郑大师领军厨师制作的“大煮干丝”、“拆烩鲢鱼头”、“蟹黄狮子头”等菜点在众菜点中脱颖而出,以卓尔不群的特点斩获金牌。北京厅厨房赢得“喜盼奥运庆国庆”创新奖。北京饭店烹饪界的龙首地位无人能撼。

犹如屋内温暖如春,一家人正相聚欢宴,外边天气突变,狂风卷着大雪铺天盖地袭来般,当时光在逼人的寒气中进入2009年,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在同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形下,我国经济受到的影响日益显现。旅游饭店业同样不能幸免。

北京饭店这长盛不衰的百年老店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党中央、国务院以拉动内需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决策,让中国有了保护自身的金盾。饭店党委及行政班子沉着清醒地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和经营思路,果断决定面向国内市场,扩大散客和婚宴销售,同时狠抓菜点创新。

令箭交予郑秀生。老郑得令上阵,率众将士一鼓作气开发出″御膳全家福″、“海马养生翅”、“虫草鱼翅”等50多个新菜点。在盈门不断的国内客人光顾中,北京饭店照旧稳稳地矗立在长安街上。

郑秀生以自己过关斩将的不败战绩,捧得了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的中国烹饪大师″白金奖″。在中烹协的中国名厨专家委员会中,郑秀生成了一位不可或缺的专家委员。

2010年,郑秀生又获得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劳动模范″。也是这一年,他被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命名为″全国商业服务品牌″

郑秀生成了郑大师,亏得当初他没走了秘书路。

幸甚!

国兴于北京草桥

郑秀生大师受到公安边防局表彰及授聘《名厨走边防》活动的照片。


名厨传技     情暖基层

               精炼厨艺     服务官兵


文/宋国兴

图/朱凤翔

制作/程勤海

部分照片自网络致谢!


=== 'https') { bp.src='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